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。
1895年1月,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,偷袭威海卫炮台,并以军舰封锁东、西港口。陆上防备亦未加强,威海卫最后失守。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,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。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。丁汝昌宁死不降,于2月11日自杀。北洋海军全军覆灭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。
战争背景:
威海卫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。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顶端,港湾呈半圆形,有刘公岛、日岛横列湾内,形势险要。港湾南北两岸及刘公岛、日岛建有10余座炮台,配备新式大炮100余门,火力交错,防御坚固,成为北洋海军基地和提督衙门所在地。黄海海战后,北洋海军在旅顺稍事休整,全部泊聚于此。
1894年年底,清廷在东北战场及黄海海战遭遇了一连串失利,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上风。就在这年的11月,清政府甚至不知羞耻地派出一名德国人为代表,与日本政府议和。日本人当然不会同意与外国人和谈。为了能在将来的谈判中对清政府进行更大的勒索,日本决定发动新一轮的军事进攻。
进攻山东半岛并非拍脑袋的决定。1888年,关炳文时任日本海军大尉,以中国商人的身份在胶东半岛进行谍报工作,写成《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之意见书》,建议进攻威海卫须以荣成湾为前进之地,登陆地点应在龙须沟附近,采取海陆夹攻战术。大量的日本间谍获取了翔实的情报,清军曾缴获日军的一张地图,上面疃(村)路、炮台、营房、山河、沟、井、树,样样都有,画得清清楚楚。
历史影响:
甲午一战,给本就迭受灾荒的山东更增加了战争开支和战败赔款的负担。战后数年之内,山东各地的赋税倍增。灾民和农民都被迫成为流民,加重了山东不稳定的因素,这成为后来山东匪患严重的一大根源。
北洋水师的战败,让清朝海防变得毫无防御能力,列强乘机瓜分中国军港。
1898年,中德签订了《胶澳租界条约》,德国强行租借了胶州湾,租期99年。英国则在日军撤离威海卫之后,派兵进驻威海,并于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《中英订租威海卫条约》。山东海防至此门户洞开。
12日,丁汝昌与记名总兵张文宣相继自杀,定远”管带刘步蟾在此之前命人炸沉定远”后以手枪自杀。营务处道员牛昶昞与外国顾问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,派广丙”管带程璧光,乘镇北”炮舰向日军乞降,17日,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,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”、济远”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掠,北洋海军全军覆没。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。后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签订《马关条约》。
本文语音版:版权声明:问题易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

